close

fx_fsen82395417_0003.jpg  

今天我們來聊一部電影 【STILL  LIFE】,中文名稱叫【無人出席的告別式】,或許有些人看過,但畢竟不是主流電影,應該還是鮮少人知道,

簡單說其內容,主角是名任職區公所,專職承辦單身漢、不知名等突發死亡的死者的喪禮,

這些喪禮,都是無人出席,只有主角 - 梅 ,承辦人自己出席,聰明的人大概已經知道結局如何了,

但在聊這部片之前,先來談談中文片名,或者說,我希望大家忽略,因為中文片名似乎會有意無意的讓你有「感覺有點寂寞」的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,

但,寂寞,在這部片中只是一個形式,在我看來它並不如其他影平說的,是本部片要探討的主軸,

我認為,相距甚遠.......STILL 的意思在英文中有許多不同含意,其中一個便是寂靜,而這也成了帶領觀眾進入整部影片感受其力道的主要手法,

片中用了許多安靜、無聲等等環境音,堆砌出一份力道,讓我們更能從演員的表情、攝影構圖等細節,感受以單一人物、單純行為裡凝聚的氛圍力道,

我在當下並不適感受到所謂的孤獨、寂寞,而是想起不少哲學家常會以「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、只有在寂靜的時候,才能感受到OOXX」諸如此類的論述,

我想,孤單寂寞只是一種表現形式,而喪禮的主軸 - 死亡,片中除了主角以外,沒出現任何一名喪禮死者的死亡模樣,

因此死亡這件事也許並不導演想告訴我們的,只是由死亡的後續行為,想傳達更深的一些訊息,

fx_fsen82395417_0012.jpg  

對例行公事般的處理喪葬服務,面對一名不知所為,無人問津的亡者,大概許多人會如同梅的接班人那樣看待,

沒必要、直接伙話就好、連裝骨灰都嫌浪費.....等等,梅卻總在死者所在的住所中,仔細的搜查任何一絲蛛絲馬跡,

為的只是寫一篇訃聞,像偵探一樣,表面上塑造的「工作本分」,卻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,

「在你死後,沒想到最了解自己的竟是一個陌生人...」,梅在每個結案的案子哩,會留下死者的相片,並收納在自己的相簿中,

每次的翻閱,顯得格外諷刺,原本該貼滿屬於親友的美好回憶,留下的盡是陌生的、不曾相處過的陌生人,

唯一的一次互動都是在教堂送行、入土;面對這些人,雖然陌生,但卻又如此的了解熟悉。

fx_fsen82395417_0011.jpg  

我們有多了解自己的生命?有多了解我們生命帶給別人的價值?那些價值含有多少虛偽或真實?

透過尋找願意出席死者比利史塔克葬禮的人的過程,我看到了我們很常做的一件事,

我們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,我們渴望從別人口中聽到一個真實的自己,藉此完整自己的生命,

每個批判比利的人,包括前妻,一開始說出的怨恨,背後都包裹著只有自己看到的愛,

一開始拒絕出席的親友,最後大家都出席了,也許有些人會看到表面的「其實人不是那麼完美的孤單」,

但這些人代表的,有些是恨、崇拜、悔意、利益、感恩等等,在面對死亡將林的那刻,才一切跟著入土為安。

我們會對誰,抱持什麼樣的眼光看待誰,直到誰死亡後,那份眼光還繼續著嗎?

fx_fsen82395417_0004.jpg  

片中用簡單的方式講述了人生觀,

一成不變的早餐擺盤、桌巾、工作,如此的循規就矩,

當遇到了哈根達斯送貨車的車門沒關好,如果你很規矩的追上去把貨櫃門關上,

也許你就品嘗不到意外跌落的冰品,你的人生將失去品嘗甜味的機會,

如果規矩的禁酒,也許你分辨不出無奈,

如果就很乖的接受了裁員,也許沒機會探索一個你不認識的自己,

甚至你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滋味,直到躺在地上扎了兩三次眼,「原來是這樣....」

有時候一段生命的結束,是在生命最有價值的時候,

生命在最璀璨的時刻凋零,多爛的老梗,在無預警的爛梗發生在梅身上時,或許我們都會想到這是多麼的遺憾,

在死亡前我們看到比利的女兒無預警的喜歡上梅,假如沒有這些際遇,或許我們只會感慨,而缺少了遺憾,

也之所以遺憾,或許也會感受到生命中難能可貴的,就是這些緣份際遇,

梅入土後,第一個來參加告別式的,竟是他生前最了解的死者比利,而比利的告別式也在當天,出席比利的告別式的,正是那些曾表明不願意參出席的對像,

諷刺也遺憾的是,梅已經看不到他努力付出的成果,而在梅入土後,其他曾經被梅服務過的亡者,也逐一出現在梅的墓旁,

有些時候,我們的行為帶來的影響,也許我們看不見,卻深深的影響了其他人,這些人甚至是你不認識的,

最溫馨的時刻,竟是來自不曾謀面、不曾相處,甚至根本不明白是否了不了解的陌生人.....

但也許往簡單一點的方面想,是啊,生前積了陰德,至少死後有死人參加你的告別式,至少不像那些死者那樣孤單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尼古丁 的頭像
    尼古丁

    Mark Sloan

    尼古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